后浪手记||陈宇祥:老家蝶变看高州
老家蝶变看高州
陈宇祥
【编者按】用眼观察,用心阅读,用脑思考,用脚丈量,走进生活,走进一线,走向实践,走向社会,回望脚步,回味岁月,记述点滴,记录成长。《后浪手记》通过“后浪”的文字笔触和镜头影像记录琐碎的日常、成长的脚步和岁月的美好。《后浪手记》提供一个吐露并展示自我心迹的平台,让我们“后浪”的文字也可以被“看见”。我们期待,来自“后浪”们的《后浪手记》有更多书里书外、故里他乡、街角市井、茶余饭后的稚嫩笔调和青涩文字让路过者驻足回眸、流连忘返。
作为一名社会学系的学生,在经过了两年的社会学学习和训练之后我惊喜地发现社会学带给了我观察、思考世界的不一样的视角。在这样的视角下,我回到家乡,却“惊喜”地发现以往的想法和观念显得十分狭隘。在转变了看法和观念之后,再来细看我的家乡,发现其中其实有很多有意思并且值得思考的部分。
我的老家在茂名高州,是粤西的一个小城市,说起来应该也很少人知道。后来因为老家有一所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好像也有几个朋友去到那里读书,感觉在我身边的朋友之间知名度变高了。其实在之前,我特别抗拒回老家这件事。因为老家在我的印象中一直是破旧落后偏僻的一个乡村形象,家里没有WIFI网络,楼梯间用来养亲戚朋友送给我们的鸡因此散发出家禽排泄物的臭味,而且夏天的时候还有很多蚊子,所以每次妈妈拉着我回老家我都十分不情愿,甚至宁愿一个人呆在深圳的家里。但是在经过了社会学的学科训练之后,我很后悔之前对于我的家乡是这种不接受甚至讨厌的态度,以至于没有认真用心的去感受过我的家乡。然后前三年因为疫情加上高考,一直没有回老家过年,听我妈说老家因为建设美丽乡村发生大变样,所以这次很想回来认真看看和感受我的家乡。
在很久以前,我们老家的房子还没有翻新的时候,房子一直是很简陋的,具体长什么样子我现在已经记不太清楚,反正就是非常普遍的农村砖瓦房,厨房里还有专门烧柴生火用的土灶台。在房子前面,我记得以前是有一条小溪的,会有很多农村妇女在那边上洗衣服。从家门口向左转,是去往镇里的路。除了经过很多人家的大路以外,还可以走一条穿梭在田间地头的小路,小路旁边有一条大河,很多人从河里挑水到旁边种地,外婆总是跟我和弟弟说起妈妈小时候在桥上骑自行车摔到河里的事。镇上有很多小店铺,但是没有什么大的商场。从家门口向右转,再走大概十几二十分钟,就是我外婆的娘家。几乎每次过年回老家我们都要去里面聚一次餐,而且每次外婆都有很多话要跟她的娘家人讲,记得小时候我总是催促着想要早点回去。从家门口往前直走,大概几分钟,右边就是一个阿姨家,其实准确的称呼我也不知道用普通话应该怎么表达,但是据我妈说,这个阿姨是当时介绍她的媒婆。这个阿姨跟我们家很熟,我们在深圳的时候,她就负责帮我们打理这边的房子。阿姨家旁边是我们的祖屋,外公家族住的地方,所以几乎每次过年我们回老家过年时也要进去拜一拜。这就是之前我对老家的记忆了。
回来的第一个感受到的变化就是老家的路变宽了,负责开车的妈妈说,明显感觉车好开了很多,我坐在副驾驶上也有这种感觉。记得以前回来的路上坐车时都会有颠簸的感觉,现在倒是在路上睡得很安稳。感觉应该可能也是最近美丽乡村建设,政府出钱把路修整的更好了。
第二个变化是看到家里周围的房子都建的比较漂亮。因为我们家的房子在前几年的时候就已经翻新了,建成了三层的楼房。但是当时周围的房子还大多都比较低矮,但是这次回来之后,看到周围的房子也是差不多有三四层高,而且修建的非常精致。我想这应该是因为大家都出去打拼那么多年了,赚到了钱,但是又不够在比较发达的地方买房,所以就选择回来翻新老房子。这里也可以看得出来,进城务工的农民们的根还是在自己老家,当然这里也存在大城市房价问题、政策问题等等,让农民工们无所适从,但是他们根本的身份认同其实还是农民。
第三个变化是前面提到那个阿姨家门口有了很大一片火龙果地,晚上的时候还会亮灯,看起来很好看,颇有一种高科技种植园的感觉。后面打听了一下,好像是某个村干部种的,真的很大很大一片地都是,应该是个什么扶贫项目。但是据我所知,我们老家的特色水果并不是火龙果。在我印象中,老家是以荔枝龙眼出名的,以前还经常在老家吃荔枝吃到上火。然后我去简单搜了一下火龙果的种植环境要求,火龙果原产热带,对温度的要求比荔枝龙眼要高一点,而荔枝龙眼本身就是亚热带水果,这样看来相对来说在老家那边更适合种植的其实还是荔枝和龙眼,并且已经有了很久的种植经验和历史。猜想了一下,可能是一些村干部想要更高的经济收益和美观性,所以才在村里大规模种植了火龙果吧。虽然不懂他们的种植计划是怎么样,但是希望不要让农民们亏损、白忙活了一场。
第四个变化是去镇上那条河,原本是一条水量蛮大的河流,但是现在回去看感觉好像河里没以前那么多水了,不过还是有很多人在河边洗衣服洗菜。河的两岸变得荒芜了很多,布满了很多沙石,听我妈说是要做一个“一河两岸”的改造,就是说要把河两岸建一个河岸走廊,应该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一部分。不过我在想,虽然把河岸建的很漂亮了,但是这些洗衣服的人们可能会无所适从,虽然不至于说没地方洗衣服,但是他们流传下来的一些习惯可能会到此结束。以后他们对着自己的孩子说自己以前在河边洗衣服,那些孩子会不会指着漂亮的河堤说他们在骗人呢?
第五个变化是阿姨家旁边,也就是我们家族宗祠前面新建了一个篮球场。在我记忆里那里之前是一片泥地,所以现在看来算是得到有效开发了。晚上过去经常可以看到一个有意思的画面,村里的小孩们在打篮球,篮球场边上还有一小群广场舞大妈,但是她们互不干扰、很是和谐。联想到之前的一条新闻,还有姚华松老师之前写过的一篇关于跳广场舞的文章,大概是篮球场小伙和广场舞大妈因为争场地大打出手。细想一下,发生冲突的地方多是在城市里,城市的公共空间紧张,大家为维护自己的健身空间发生争执。加上城市里属于“生人社会”,篮球小伙和广场舞大妈之间没什么交集,自然也不会设身处地的想问题,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而在老家之所以这么和谐,可能因为老家作为农村,是一个“熟人社会”,大家彼此都多少认识,可能一个打篮球的小伙正是一个跳舞大妈的侄子也说不定,所以大家和谐共享着这一公共空间。篮球小伙们注意尽量不把球往那边打,跳舞大妈们注意尽量不跳到里面的位置,相互体谅,相互理解。
这一次时隔很久回老家,确实发现了很多以前没关注到的内容。我在想,可能是社会学让我有了留心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并且也改变了我之前的“高高在上城市人”的观念和想法。乡村并不是一个落后的象征,村民们有很多城市人并不了解的生活经验和智慧,城市里的人们在物质水平方面可能远远高于乡村里的人们,但是在精神生活层面上,在我看来是城市里的人们远不如村民们。
在观察到这么多变化的同时我也在想,现在的乡村建设大多是村委或者是专家们计划和建设的,或许应该更多听听村民们的想法,因为乡村建设、农民致富的主体应该是在这片土地上长期生活的农民们。就比如,火龙果种植和河堤建设,这样大规模的改变乡村景观,虽然确实让农村看起来更现代化了,但是专属于农民们的乡村记忆和乡愁又要在何处安放呢?如今的现代化建设大多意图把农村变成城市的样子,在农村运用城市的一些技术和方案,抹去了农村本身的“乡土味”。在我看来,这些所谓建设对于乡村来说是不适应的,就像器官移植中出现的排斥反应一样,在某些方面来说,这种发展可能还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作者:陈宇祥,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2020级本科生。备注:手记图文凡3000字以上,经班主任编审,可提交学工办谭宇轩老师处。此外,《后浪手记》载文作者可到大学城文逸楼515室学工办领取学院教师签名赠书一册。
荣耀阅读
教师笔谈
文案|陈宇祥
编辑|李晓琳
编务|谭宇轩
编审|王利兵
监制|万朝春
拥湾区,致广大赢天下,创未来
荣耀2022
公达家书||第1封: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公达家书||第2封:选择了远方,就风雨兼程
公达家书||第3封:带着爱与支持,成就更好自己
公达家书||第4封:前路漫漫,相继而行
公达家书||第5封:云中锦书,衔于桂花
公达家书||第6封:寻找大学生活的社会现场公达家书||第7封:心怀感恩,砥砺前行
公达家书||第8封:不说再见,只因远行是归程
公达家书||第9封:你是我人生最美的遇见
公达家书||第10封:来时携初心,别时亦如初
公达家书||第11封:让阅读和城市的温暖传递
公达家书||第12封:永生难忘的美好时光
公达家书||第13封:在光与爱中努力奔跑
公达家书||第14封:无高考,不青春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始创于2004年,粤港澳大湾区经世致用人才培养重镇,珠江三角洲应用社会科学创新高地。秉持“培育公共精神,创造健康社会”理念,坚守“立德树人,经世致用”目标,坚持“本土化,个性化,国际化”方针,积极营造“民主,团结,和谐,高尚”氛围,努力创建“体面的学术社区,博雅的知识高地,愉快的精神家园”,奋发成为“立足广州,服务广东,辐射国内,对接国际”的高水平创新型学院。致广大而尽精微,公天下而存高远,热忱欢迎优秀学子深造,诚挚邀请天下英才加盟!让我们一起:服务国家,无畏艰辛;砥砺学术,创新生命;追求卓越,共享荣光!
【联络】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文逸楼。邮编:510006。电话:(020)39366783(行政)、39366775(教学)、39366776(学术)、39366703(学生)。邮箱:gzggxy@sina.com。微信:gzdxggxy
喜欢就点赞·在看